就在滬深兩市陸續公布2008年一季度報告的1125家上市公司業績增長速度出現明顯放緩之際,一度被市場笑傳為“保險三熊”的三大保險股將何去何從?
先是中國太保、接著是中國人壽、最后是中國平安,4月下旬,a股市場保險三巨頭首季報表相繼登臺亮相后,在4月30日,三大保險巨頭均以高于5%的漲幅迎來了首個五一小長假。
當天,中國太保開盤價是28元,收盤達到29.27元,漲幅為 5.71%。中國人壽,以34.5元開盤,最高達37.05元,收盤為36.69元,漲幅達8.23%元。中國平安,以67元開盤,摸高69.79元,收盤為69元,漲幅6.07%。股價上揚似乎透露出,市場人士對三大保險股的信心。
就在滬深兩市陸續公布2008年一季度報告的1125家上市公司業績增長速度已經出現明顯放緩跡象之際,一度被市場笑傳為“保險三熊”的三大保險股何去何從?它們在2008年首季發展的軌跡又預示著什么等問題自然成了本報關注的焦點之一。
不同的成績單
2008年首季成績單上,中國太保與中國平安顯得格外耀眼,分別宣布中國會計準則下當季凈利潤逆市大漲33.9%和25.2%。然而,中國人壽同比負增長60.9%的成績顯得與同業格格不入。
最先公布首季報的太保,在今年的頭3個月中,凈利潤為17.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3.9%,一季度太保實現投資收益69.91億元,同比增長76.9%。興業證券22日發布研究報告稱,這主要來源為債券投資收益率提升和投資處置。在3家保險公司中,太保保持著較快的增長。
接著國壽公布的一季報結果,則遠遠低于市場預期。公司一季度實現凈利潤35.24億元,同比下降60%左右,其中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4.74億元,基本每股收益0.12元,兩項指標均同比下降60%以上。
對此,國壽解釋為一季度利潤大幅下降,一是緣于證券市場的低迷,二是公司一季度并未大規模兌現浮盈。截至今年3月底,公司證券投資賬面值為569.2億元,與期初相比,減少248.63億元。本報告期末,公司投資資產達 8454.38億元,投資收益率為1.09%。已賺保費達1016.1億元,增長率為39.47%。
中國平安(601318.sh,2318.h k,下稱平安)公布2008年第一季報財務報告,獲凈利49.57億元,同比增加25.2%。而2008年一季度,中國平安公允價值變動帶來的虧損為 118.77億元,虧損幅度達到了969.5%。對于大幅虧損,中國平安在一季報中的解釋為“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下降及該類資產出售”。
突然放松會計標尺并釋放浮盈的中國平安與中國太保,在2008年都要完成增發使命,而中國人壽則沒有這方面的計劃。由于現時股價正是決定日后再融資的基礎,于是成績單的好與壞,對于兩類公司也就有了不同的含義。
凈資產同步下滑
盡管中國太保、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的業績表現不一,但3家保險公司股東權益的同步下滑,讓股市——————這只保險公司業績的幕后推手顯露無遺。
根據測算,受a股市場單邊下跌行情所累,今年首季度國壽、平安和太保在公司凈資產這一指標,分別較去年末下降了10.6%、12.2%和12.4%。“在剔除了投資富通形成的浮虧和稅收相對較高等因素后,平安和國壽相差無幾。”
另據中金公司的統計,保險公司在總投資收益指標上,受到股票市場的明顯影響,今年一季度,國壽和平安同比分別減少了53.6%和70.8%。
中金認為,股市走低之下業績表現取決于三個因素:準備金的提取、交易性資產比例、賣出可出售性金融資產后的“已實現盈利”來沖銷浮虧。
由于交易性資產的浮盈或浮虧,將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因此交易性資產占整個股權投資比例的高低,直接影響業績表現。
平安的可交易性金融資產,2007年年末已經占到其總股權投資的17.3%,遠高于國壽的9.7%和太保的3.7%,這使得平安的總投資收益同比下降70%,幅度也超過了后兩者。
中金判斷,提取保險責任準備金大幅下降是平安能將業績“做平”的另一因素。而導致準備金下降的原因,業內人士分析有三點:滿期給付增加、投連險賬戶下降和超額提取準備金有一定的釋放。
與平安、太保不同,國壽在a股市場并未及時減倉釋放浮盈,以平滑業績。這導致其公允價值的虧損,達到55億元之巨。
多位分析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保險三巨頭的估值并不會因為一季報的表現而產生較大改變。影響保險股估值的因素,是與其長期盈利能力有關的一些因子,比如長期投資回報率、新業務利潤率等。“保險股2008年的業績同比下滑是大概率事件,不過,新業務價值相反會有所提升,這對于保險股的估值有一定正面影響。”而大部分券商出爐的保險報告認為,目前的保險股已經具備了較高的安全邊際。
中華工商時報/馬璐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