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項措施:
1、進一步擴大農業保險覆蓋范圍;
2、支持災區群眾基本生活設施和公共服務基礎設施恢復重建;
3、發展房貸險、車貸險等與住房、汽車消費相關的保險;
4、積極發展建筑工程、質量保證等相關保險業務;
5、研究開放短期出口信用保險市場;
6、發揮保險公司機構投資者作用和保險資金投融資功能;
7、積極參與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8、加強改進保險監管。
日前,中國保監會出臺“貫徹落實中央擴大內需十項措施及金融‘國九條’的政策措施”的八項措施。
加大債券投資
《措施》稱,發揮保險機構的投融資功能,一方面有利于解決我國基礎設施項目和關系國家戰略的能源、資源等產業的龍頭企業建設和發展的資金來源,穩定和優化重要基礎設施和相關龍頭企業的股權結構。另一方面,有利于進一步拓寬保險資金運用渠道,實現保險資金的保值增值,對保證關系民生的養老和健康等保險基金的安全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保監會的統計,截至2008年10月末,我國保險資產規模和保險資金運用余額,分別達到3.19萬億元和2.89萬億元,預計2008年底的保險資金運用余額也將超過3萬億元。
其中,保險資金在債券上的投資占比已經由2005年的33.9%上升到 2008年10月末的60%左右。保險機構投資國債、金融債和企業債的余額,分別為4220億元、8601億元和4482億元,分別占其發行額的 8.3%、23.9%、71.1%,成為債券市場的第二大機構投資者。
《措施》還指出,保監會將在規范運作行為,健全風控機制的前提下,引導保險機構穩步投資交通、通信、能源、電力等基礎設施項目,穩妥推進保險公司投資國有大型龍頭企業股權,特別是關系國家戰略的能源、資源等產業的龍頭企業股權。
保監會政策研究室主任周道許認為,今明兩年將是保險資金進行戰略性股權投資的機遇期,“很多優質資產的價格已經低于其價值”,具有投資潛力。今年上半年,保監會將陸續召開若干投資方面的工作會,對保險資金投資政策措施進行研究,其中包括債券投資、國有股權投資、優質企業股權投資等,并將制定《保險資金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設立指引》,引導保險公司以債權等方式投資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礎設施項目和農村基礎設施項目。
擴大“三農”保險覆蓋面
截至2008年11月底,我國農業保險實現保費收入105.4億元,同比增長112%;賠款42.2億元,受益農戶1032萬戶次。
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由6省區擴展到16省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保險險種160多個,基本涵蓋了種、養業各個領域及農業生產各個環節。
在談到具體計劃時,周道許稱,首先是繼續擴大“三農”保險覆蓋面,力爭到2009年底前,種植業保險覆蓋全國主要產糧區和主要的糧食生產大縣,主要糧油棉作物承保面積達到6億畝。
其次,引導保險公司拓展農房、農機、漁船、農產品出口信用等保險;鼓勵有條件的保險公司積極開辦“三農”保險業務;指導現有農業保險經營主體加強“三農”保險機構和網點建設;推廣農村小額人身保險試點經驗;推動建立農業保險與農村信貸聯動機制,如保單質押貸款等,解決農民“貸款難”問題。
此外,《措施》還表示,保監會將推動養老和健康保險專業化經營,積極發展個人、團體養老等保險業務,鼓勵和支持有條件企業通過商業保險建立多層次養老保障計劃,研究對養老保險投保人給予延遲納稅等稅收優惠。
結合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積極參與和開展農民工養老保險、農村養老保險、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等業務;以及結合醫療體制改革,規范保險機構開展健康保障委托管理服務,支持相關保險機構投資醫療機構和養老實體,都是保監會計劃研究制定的措施之一。
市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