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債低迷的這兩年,保險資金相繼關注非標資產,其中尤以債權投資計劃呈現爆發式增長。上證報記者從權威渠道了解到的內部數據顯示,僅2013年,新增注冊保險債權投資計劃90項,注冊規模2877.6億元,注冊數量和規模相當于過去7年的總和。
發行規模放量后所致的流動性擔憂,加上信息披露的相對缺失,難免會讓資本市場擔憂保險資金在此類項目上的資產質量問題。對此,有接近監管部門的業內人士透露,保監會近日下發內部通知,警示保險債權投資計劃四大潛在風險,具體包括:關注部分作為償債主體的集團母公司的償債能力不足、關注融資平臺風險繼續上升以及部分主體債務集中度趨高、發行風險逐步顯現的問題。
去年規模相當于過去7 年總和
高息穩定、投資期限長,債權投資計劃近年來備受國內保險機構追捧,尤其是從備案制改為注冊制之后,發行速度和規模出現明顯抬升之勢。這從本報獨家拿到的一組數據中便可窺一二。
截至2013年末,12家保險資產管理機構累計發起設立184項基礎設施和不動產債權投資計劃,注冊(備案)規模5818.6億元。其中,2013年新增注冊債權投資計劃90項,注冊規模2877.6億元,注冊數量和規模相當于過去7年的總和。
規模放量背后,是明顯優于其他類投資資產的收益率和投資期限。上述內部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末,保險債權投資計劃平均投資期限7.19年,平均年收益率6.31%。其中,2013年新增注冊的保險債權投資計劃平均投資期限7.21年,平均年收益率6.59%。期限結構和投資收益進一步優化。
從投資行業來看,2013年不動產行業新增投資加速,達到1381億元,占當年新增規模的47.99%,主要集中在公租房和棚戶區改造等民生項目;從償債主體看,2013年新增注冊的90項債權投資計劃中有49項的償債主體為融資平臺,注冊規模1985.6億元,占新增規模的69%;從信用增級看,2013年新增注冊規模中,抵質押擔保占比增長較快,達到34.20%,而大型企業擔保占比下降為27.80%。
監管警示四大潛在風險
火熱背后難掩潛在風險。知情人士向本報透露,保監會日前下發內部通知,警示保險債權投資計劃四大潛在風險。
首先是關注部分作為償債主體的集團母公司的償債能力。該人士稱,部分集團母公司作為償債主體,自身沒有經營性資產和現金流,對集團內子公司也缺乏實質性控制權,其合并報表的財務數據不能反映真實償債能力。“特別是其中一些免于信用增級的債權投資計劃,缺少擔保保障,償債風險值得關注。”
其次,部分主體債務集中度趨高。部分企業同時與多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簽署投資合同,部分企業既做償債主體,又為關聯企業擔保,債務集中度趨高。
同時警惕融資平臺風險繼續上升。2013年四季度新增15項以融資平臺為償債主體的投資計劃,注冊規模合計920億元,占同期注冊規模的73.37%,投資繼續加速。以銀行擔保的占比從2013年三季度末的57.56%下降至2013年四季度末的48.50%,抵質押擔保占比則從28.43%提高至40.28%。這說明信用增級層級在下降,這對于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抵質押物的處置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與此同時,發行風險逐步顯現。2013年下半年以來,市場利率持續上升,對債權投資計劃發行帶來較大壓力,部分已注冊產品出現發行失敗。對此,保監會要求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要密切關注市場變化,在產品設計方案中充分考慮發行風險。
按照知情人士的說法,對于這四個潛在風險,保監會下一步將三管齊下加強監管。具體措施包括:進一步落實項目投資問責制度,要求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和保險公司按照“發行有責,買者自負”的原則,加強風險管控;加強發行人發行質量的監管,對多次發行失敗的公司,特別是采用低價競爭手段搶奪市場的公司,采取相應監管措施;同時加強信息披露。
多位接受采訪的業內專家稱,至少從目前來看,保險資金總體上不會成為地方債務的接盤者。“從投資區域來看,目前保險債權計劃所投向的項目,基本上都是國家級、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等行政級別較高的城市重大項目,主要集中在交通、不動產、能源和市政行業,這些地區區域經濟發展水平高、財政實力雄厚,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大且可持續,主體信用風險相對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