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水不流外人田。險企在向集團化發展的同時,算盤也打向了自家的生意,不少險企卻把關聯交易當成利益輸送機。為了避免因關聯交易導致險企的投資風險,保監會要求險企及時披露相關的交易情況,近期各險企的交聯交易內情集中浮出水面。北京商報記者最新統計發現,保險業自曝關聯交易240余項,涉及關聯金額超過2000億元。
險企自曝關聯交易
險企通過關聯企業進行投資,一方面整合了內部投資資源,另一方面也自留了投資風險。為此,保監會于今年5月發布《保險公司資金運用信息披露準則第1號:關聯交易》, 要求險企對關聯交易的關鍵指標進行披露,包括關聯存款、股權投資、不動產投資等,披露的內容有金額、項目以及關聯方。而中保協官網成為險企關聯交易的信披窗口。
而后,9月16日中保協保險資金運用信息披露系統正式上線運行,次日國壽財險就發布了其與廣發銀行[微博]的關聯存款公告,拉開了險企集中披露關聯交易的序幕。從目前來看,在超過150家包括集團、再保、財險、壽險以及資產等企業中,披露關聯交易的不足1/3。不過,關聯交易涉及的金額卻令人咋舌。
北京商報記者最新統計發現,截至昨日,險企發布的公告顯示,涉及關聯交易金額達到2240億元,關聯領域包括協議存款、股權投資、債權計劃投資、銀行理財產品、資產管理產品、集合信托計劃以及集團為旗下子公司直接增資等。
從單個公司來看,國壽集團及旗下子公司國壽財險關聯交易公告6項,而國壽股份并沒有公布此類信息;中國平安合計6項;中國人保合計20項;泰康人壽合計13項;而中國太保則有97項,其中太保壽險關聯交易項目達到85項,關聯交易最為頻繁。
除了集團內部進行關聯交易外,險企還借助股東的外圍關系發生交易,如珠江人壽就通過關聯投資,與股東所控制的法人機構做起了生意,于2014年6月與北京珠江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等公司共同開發“中關村國際商城項目”,投入10億元增資后持有中關村發展24.07%的股權。而交易對手均為珠江人壽股東所控制企業。
不動產債權投資活躍
從目前公布的關聯交易項目來看,除了協議存款外,險企投資債權計劃的金額占有絕對優勢。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在240個關聯交易項目中,險企投資基礎設施等不動產債權計劃占近50項,金額高達260億元。
據了解,基礎設施多為長期項目,這正好與險資注重長期穩定投資相匹配,因此這些基礎設施債權計劃等受到了越來越多險企的偏愛。
在眾多險企中,人保集團對不動產債權計劃投資表現得更為偏愛。統計數據顯示,人保集團旗下人保財險[微博]和人保壽險合計發生16項關聯交易,全部為不動產債權計劃,其中人保財險2項,涉及金額9.19億元;人保壽險從2011年到2014年共發生14項關聯交易,涉及金額123.5億元,關聯的企業為兄弟公司人保資產、人保資本以及人保控股。例如人保壽險曾于2011年9月認購人保資產發起設立的“北京市不動產(人保)債權投資計劃”,認購金額為20億元,期限為七年。
在此類投資項目中,發生交易的對手多為集團內部的資產公司,而人保財險和人保壽險更是借助中國人保強大的集團資源,通過人保資產、人保資本、人保控股等進行不動產投資。
除此之外,借道股權投資,推動保險資金進行不動產領域也成為險企的一種新渠道。如中小險企珠江人壽目前還沒有屬于自己的資產公司,而其多通過投資關聯企業的股權而曲線進入不動產領域,如珠江人壽與股東控制的廣東華廈能源等公司簽下協議書,以認繳深圳珠江鐵路新增注冊資本的方式用3.4億元投資“準朔鐵路項目”。
關聯風險受關注
“關聯交易為險企投資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險企可以與關聯企業共同尋找投資項目,共擔風險,然而有一些險企卻通過暗箱操作,讓關聯交易變成為灰色地帶。”一位保險專家如是分析,成為股東的提款機。
而對關聯交易日益凸顯的風險問題,監管層就曾怒斥,一些險企成為控股股東的融資平臺,借助資產通道進行利益輸送、內幕操作等違法違規交易,甚至虛增資本金等。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就曾指出,部分險企利用與股東的關聯交易來套取保險資金,用來補充資本金或其他用途,在保監會現場檢查中,發現部分險企利用銀行存款抵押形式,把險資轉變成股東資金,用來虛假增資。
值得注意的是,在另類投資方面,關聯交易隱藏的風險不容忽視。據了解,基礎設施債權計劃、不動產、股權等另類投資品種以及理財產品、信托產品等金融產品,目前這方面的投資增長較快,而相比公開市場投資品種,此類投資期限較長,透明度不高,交易對手較為復雜,各類風險隱蔽性較強,投資過程中容易產生法律風險、操作風險、利益輸送風險等,一旦關聯方出現風險很容易波及險企的經營。
南開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教授朱銘來就表示,對于保險公司的關聯交易問題,保監會雖然沒有給出限額,但卻規定重大關聯交易要上報保監會。可見,關聯交易風險受到了監管層的重視。
日前,保監會在公布險資投資信托計劃的通報中就再次強調,險企的關聯交易存在較大的風險,而關聯交易金額占其信托投資比例較高,還有險企通過投資信托產品給融資機構借款,用于融資人房地產投資,變項滿足融資方的資金需求、受讓融資人持有的債權,而對于自身無法控制的融資方風險,險企無異于在刀口上舔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