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監會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北京、上海、天津和重慶四大直轄市的原保險保費收入均實現高位增長,超過保險行業全國平均增速。其中,北京保費收入為966.5億元,全國排名第三,同比增長38.5%;上海保費收入為883.9億元,全國排名第四,同比增長32.9%;天津保費收入為214億元,全國排名24位,同比增長41.5%;重慶保費收入為321.1億元,全國排名第19位,同比增長31.2%。
如果與2005年相比,“十一五”期間,四大直轄市保費收入總增幅則表現不一。其中,北京年均增長15.8%,5年增加0.94倍;上海年均增長21.9%,5年增加1.65倍;天津年均增長20.6%,5年增加1.36倍;重慶年均增長35.1%,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以上,5年增加3.39倍。
北京:5年實現三個“倍增”
“十一五”期間,北京保險業實現了三個“倍增”。2010年,北京擁有保險分公司和直接經營業務的總公司88家,比2005年的44家增加了一倍,是目前全國經營主體最多的區域市場。截至2010年12月底,北京保險行業總資產2558.9億元,較2005年底的1063.8億元增加了1.4倍。2010年,北京保險業累計賠付支出199.7億元,比2005年底的75.4億元增加了1.65倍。5年間,保險規模除2008年全國排名第四外,其他年份均排名第三。
2006年,北京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411.5億元,同比下降17.4%,全國排名由2005年的第一位下降到第三位。如果扣除不可比因素(中意人壽獲中石油24億美元保費的大單),則保費收入為389.8億元,同比增長27.8%。
2007年,實現保費收入498.1億元,同比增長21%,保險公司總資產達到1483.4億元,比年初增長19.5%。產險公司承保利潤3.1億元,居全國前列。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07年末,北京政策性農業保險保費收入達7593.41萬元,比2006年增長了近20倍。
2008年,實現保費收入585.9億元,同比增長17.7%。截至年末,保險公司總資產達1720.8億元,較年初增加237.4億元,增長16%。全年累計賠付支出188.9億元,同比增長39.6%。
2009年,實現保費收入697.6億元,同比增長19.1%,連續第四年實現兩位數增長。保險公司總資產達到2087.7億元,較年初增加366.9億元,增長21.3%。
2010年,北京保險業仍保持高位增長態勢,38.5%的同比增幅為5年來最高,行業總資產較上年末增加471.2億元。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212.3億元,全國排名第四;壽險保費收入676.5億元,全國排名第三;意外險保費收入13.7億元,全國排名第七;健康險保費收入約64億元,全國排名第一。
上海:保險深度和密度明顯提高
“十一五”期間,上海保險市場保險深度和密度均有顯著提高。2010年,上海保險深度、保險密度分別為5.20%和4530元(按上海全市生產總值1.7萬億元和常住人口1950萬人估算),較2005年的3.64%、2452元分別上升了1.56個百分點、增加了2078元。5年間,上海保費規模除2008年排名全國第三外,其他年份均排名第四。“十一五”期間,上海保險分公司資產規模從1385億元增加到2397億元,機構主體從70家保險機構、157家保險中介機構增加到了115家、302家。
2006年,上海保險業共實現保費收入407億元,同比增長22%。 年末,上海市共有保險公司71家,中外資保險公司競爭激烈,全年中外資保險公司保費收入比例為81:19。
2007年,上海保險業共實現保費收入482.64億元,同比增長19.4%。保險深度為4.02%,保險密度為3527.88元。年末,上海共有保險公司92家,中外資保險公司競爭更加激烈,中外資保險公司保費收入比例為75:25。
2008年,上海保險業共實現保費收入600.1億元,同比增長24.3%。保險深度為4.55%,保險密度為4352元。年未,上海全市共有保險機構96家,由于國內資本市場低迷,使得投連險的銷售較為困難,外資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大幅縮水,市場份額同比下降8個百分點。
2009年,上海保險業共實現保費收入665億元,同比增長10.83%。年末,上海共有保險公司100家,外資保險公司市場份額同比上升1個百分點。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上海產險市場整體扭虧為盈,產險公司全年承保利潤5945.25萬元。
2010年,上海保費收入同比32.9%的增幅也是5年來的最高。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89億元,全國排名第八;壽險保費收入630.6億元,全國排名第四;意外險保費收入15億元,全國排名第六;健康險保費收入49億元,全國排名第三。
天津:2010年產險承保利潤率全國增幅第一
“十一五”期間,在四大直轄市當中,天津保費規模在全國的排名可謂起起落落,變化頻繁。五年間,排名最高的年份為2007年,排第18位,最低的年份為2009年,全國排名第25位。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天津產險業的承保利潤率增幅居全國第一,綜合成本率、綜合費用率、綜合賠付率、手續費用率、保費批減率等5項綜合指標降幅在全國排名第一。
2006年,天津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105.2億元,首次邁上百億元臺階,同比增長16.1%,比上年提高4.3個百分點,全國排名第19位。年末,保險公司總資產為304.9億元,同比增長21.2%。
2007年,天津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150.9億元,同比增長43.4%,比上年提高27個百分點,全國排名第18位。具有理財功能的壽險新產品的熱銷以及壽險團體業務的高增長成為推動壽險保費收入快速增長的主動力。
2008年,天津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175.6億元,同比增長16.4%,全國排名第20位。年末,保險公司總資產達427.1億元,同比增長21%。
2009年,天津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151.3億元,全國排名第25位,同比下降13.9%.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9.5%,人身險保費收入同比下降21.2%。年未,保險公司總資產462.7億元,同比增長8.3%。
2010年,天津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214億元,邁上200億元的臺階,全國排名第24位,同比增長41.46%。年未,保險公司總資產達到593.50億元,同比增長28.28%。2010年,天津19家中資產險分公司全部實現承保盈利,承保利潤達4.93億元,同比大幅增加了13.99億元,承保利潤率9.95%。同時,天津人身險公司累計實現續期保費收入63.83億元,占總保費收入比重達到43%,高于全國平均水平9個百分點。個人代理、公司直銷兩類自有渠道占比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
重慶:5年連邁3個百億元臺階
“十一五”期間,重慶保險業最明顯的變化就是5年連邁3個百億元臺階,全國排名也邁進前20位。2007年,首次邁過100億元大關,2008年邁上200億元臺階,2010年則邁上300億元臺階。
2006年,重慶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93.2億元,同比增長27.5%,增幅居全國首位,產、壽險公司保費收入增幅也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2007年,重慶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124.7億元,同比增長33.8%。隨著保險業發展加快,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年末,重慶保險密度較上年增加96元,保險深度較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
2008年,重慶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200.6億元,同比增長60.9%,增幅在全國各省(區、市)排名第三。其中,產險公司保費收入增長放緩,而壽險公司增幅明顯提高。外資保險機構成為亮點,其保費收入增幅超過全市平均水平1倍多。
2009年,重慶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244.7億元,同比增長22%,增幅較全國水平高8.2個百分點,居全國第5位,直轄市第1位,連續4年居全國前列。保險業總資產達428.1億元,同比增長30.6%。
2010年,重慶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321.1億元,同比增長31.2%,增速排名全國第11位,西部第4位。保險業總資產達到571億元,較2009年末增長33%。值得一提的是,全年產險公司合計實現承保利潤2708萬元,同比扭虧5.25億元,虧損的公司由2009年的14家減少到7家,“十一五”以來首次實現扭虧為盈。
作者:本報記者 仝春建 來源:中保網·中國保險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