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日前在第四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國際金融論壇上表示,人民幣應謀求與美元共存,承擔全球貨幣穩定的責任。
對于未來的國際貨幣體系,吳曉求則認為將呈現一種三元結構,即美元、人民幣、歐元三足鼎立的體系,或者是加入日元在內的四邊貨幣體系。吳曉求表示,人民幣作為未來重要的國際貨幣一定要注意和美元的關系。“人民幣作為國際貨幣體系中的重要一環,一定是和美元共生存,和諧共生,和諧發展,維護全球貨幣的穩定,這是人民幣、美元的共同責任,不是取代美元。”
“人民幣要成為全球重要的國際貨幣,一定要經過兩個階段,”吳曉求表示,“第一個階段是讓人民幣成為全球貿易可以接觸的貨幣,當前正在采取有效的步驟,包括鼓勵上海、深圳等5個城市跨境貿易的人民幣結算、允許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和多國央行的貨幣互換等等,而這些都是在區域內來實現人民幣的貿易結算。”
吳曉求認為,從不完全兌換到完全可兌換,是一國匯率機制改革所能實現的,而從可兌換貨幣到國際儲蓄性貨幣,則是市場選擇的結果。一國貨幣的國際化,對貨幣發行國的宏觀經濟結構和金融體系會帶來全面深刻的影響,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貨幣發行國的資本流動和貿易結構會有明顯的變化,金融市場特別是資本市場要有足夠大的規模,而且結構必須均衡。“當中國的人民幣具備這些條件之后,國際化的第二個階段就成熟了。”吳曉求說。
【作者:程亮亮 陸媛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