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主權儲備貨幣!周小川g20前發招 一種與主權國家脫鉤、并能保持幣值長期穩定的國際儲備貨幣
倫敦g20峰會前夕,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昨日在央行網站上發表了題為《關于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的署名文章,指出必須創造一種與主權國家脫鉤、并能保持幣值長期穩定的國際儲備貨幣,以解決金融危機暴露出的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的一系列問題。
專家指出,周小川的此番言論意味深長,既是在g20峰會之前關于中國立場的一種表態,又是對于美國上周驟然啟動財政資金大幅購買國債的一次回應。
周小川:推動sdr分配
周小川指出,金融危機的爆發與蔓延使我們再次面對一個古老的問題,那就是什么樣的國際儲備貨幣才能保持全球金融穩定、促進世界經濟發展。但此次金融危機表明,這一問題不僅遠未解決,由于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的內在缺陷反而愈演愈烈。而要解決這一問題,他認為必須創造一種與主權國家脫鉤、并能保持幣值長期穩定的國際儲備貨幣。
周小川表示,“對于儲備貨幣發行國而言,國內貨幣政策目標與各國對儲備貨幣的要求經常產生矛盾。貨幣當局既不能忽視本國貨幣的國際職能而單純考慮國內目標,又無法同時兼顧國內外的不同目標,儲備貨幣發行國無法在為世界提供流動性的同時確保幣值的穩定。”
因此,周小川認為,通過創造一種與主權國家脫鉤、并能保持幣值長期穩定的國際儲備貨幣,才能避免主權信用貨幣作為儲備貨幣的內在缺陷,是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理想目標。
周小川指出,超主權儲備貨幣不僅克服了主權信用貨幣的內在風險,也為調節全球流動性提供了可能。當一國主權貨幣不再作為全球貿易的尺度和參照基準時,該國匯率政策對失衡的調節效果會大大增強。這些能極大地降低未來危機發生的風險、增強危機處理的能力。
但周小川同時也表示,應當著力推動sdr(特別提款權)的分配。這需要各成員國政治上的積極配合,特別是應盡快通過1997年第四次章程修訂及相應的sdr分配決議,以使1981年后加入的成員國也能享受到sdr的好處。由基金組織集中管理成員國的部分儲備,不僅有利于增強國際社會應對危機、維護國際貨幣金融體系穩定的能力,更是加強sdr作用的有力手段。
此前曾有呼吁指出,應該提高人民幣話語權,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提高中國對sdr提款權的比例,并呼吁這一比例應該超過德國。
解讀:中國立場亮相
針對周小川的這一席表態,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認為,周小川的此番言論意味深長,是在g20峰會之前對于中國立場的一種表態,又是對于美國上周貿然啟動財政資金大幅購買美債的一次回應。他說,中國政府有必要在g20峰會前,向世界展示美元主導貨幣體系改革的思路。
“針對美國利益至上,大量印鈔的做法,中方并沒有就此得到事先商量,此舉影響到了中方外匯儲備的價值,使外儲陷入美元困境,另外為出口導向型的中國經濟軟著陸帶來了負面影響,因此周小川的提議表明了,我國外匯儲備陷入美元困境,要突破美元,必須找到新的結算辦法,和外匯資產保值辦法,”孫立堅說。
孫立堅還認為,一定程度上,中國承擔了挽救美國經濟的責任,但中國的收益和風險是不匹配的。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目前的sdr賦予中國的權力非常小,甚至比德國還小,但另一方面中國卻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因此這是不公平的做法。周小川的觀點表明,中國有必要提出脫離美元控制,推動新的貨幣體系的誕生。
【作者:馬駿骎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