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從1月份銀行信貸投放統計數據看,票據融資占比達到50%以上,如此表明國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經濟刺激方案落實并不理想。其中利率低是票據融資量大主因,有報道稱另一原因是銀企“默契”或致近期票據融資井噴。
最新數據:1月人民幣貸款增21.33% 貨幣供應量增18.79%
市場權威人士11日介紹,從1月份銀行信貸投放統計數據看,票據融資占比達到50%以上。分析人士認為,由于目前新增貸款中絕大多數來自票據融資,再加上未來經濟走勢的不確定性,銀行信貸的高增長對經濟的助推作用將逐漸遞減,目前銀行信貸的高增長將不會長期持續。
銀行加大票據融資投放
某商業銀行資金部人士統計,一月份銀行新增貸款總量將在1.2——1.5萬億之間,其中國有四大銀行以及國開行的新增貸款將占到總量的一半以上。隨著前期大項目合作貸款的投放完畢,越來越多的銀行將把信貸業務的重點轉向票據融資。
從工行公布的數據看,一月份,該行的新增信貸總計為2521億元,其中票據融資增加了1350億元,占比為53.55%,從銀行業總體看,一月份票據融資的增量將會占到整個信貸增量的一半以上。
中小銀行缺乏大銀行的資源優勢,目前很多股份制銀行把信貸增長都寄托于票據融資的增長。民生銀行(600016,股吧)某人士介紹,同大銀行上千億的信貸投放不同,該行目前信貸業務主要集中在票據融資上,通過賺取票據點差來提升這些存量資金的收益。“同大銀行比,我們沒有更多的政府、項目、客戶優勢,未來信貸是否還能持續高速增長,我們也不太樂觀”,該人士說。
華夏銀行某人士認為,目前股份制銀行中票據融資的占比已經較高,由于業務的特殊性,這些資金僅限于在銀行系統中流動,并未真正投放到實體經濟中,因此不會對投資增長、整體經濟的流動性和增長起到相應的促進作用。這位人士還認為,如果票據融資占比過高的情況沒有改變,那么今后信貸增長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將逐漸減緩。
中長期貸款占比將提升
據摩根士丹利的統計,去年12月新增的7720億元貸款中,短期貸款及票據融資的總額為4270億元,占到整體的55%,中長期貸款的總額為2420億元,占到整體的31%,居民及其他貸款總額為1030億元。其中票據融資的增幅達到了12.5%,占全部新增貸款的28%。不過隨著今年各地基建項目的開展,目前銀行的信貸結構可能將會有所變化。
某國有銀行人士表示,由于目前各大銀行都把業務重點投在了中長期項目上,今年中長期貸款的整體占比將達到整體貸款投放的30%以上,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未來銀行的資金使用習慣。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中長期貸款占比的提升使得銀行面臨的資金風險得以延后,銀行對資金收益的考量也會隨之調整,不過貸款結構的變化對銀行匹配資產和風險也帶來一定的問題,這也是各家銀行需要著手解決的問題。
項目來源制約信貸增長
目前大銀行信貸投放主要集中在電網、鐵路、核電、公路等領域的國家重點項目建設,這些項目主要在去年末陸續拉開,中小銀行由于資金規模和政府資源的劣勢,在本輪信貸高漲的大潮中并未獲得相應的收益。
上述民生銀行人士表示,目前該行信貸投放的項目還主要集中在優質中小企業和中東部區域,對于高風險的行業、企業堅決制止貸款違規操作。而大慶商業銀行負責人介紹,雖然目前各家大銀行都在積極放貸,但是該行目前的信貸增長有限。“主要是找不到更好的項目和企業,不過由于當地經濟受到的負面影響有限,原有的信貸投放還能保證可觀的收益”,該人士說。
華夏銀行人士認為,由于前期大項目大客戶都被大銀行瓜分完畢,后期銀行體系整體的信貸持續增長受到一定考驗。由于部分行業以及一些中小企業積累的風險在逐步釋放,再加上外部需求缺失的影響逐步顯現,四月份之后銀行可能難以尋覓更為穩定可靠的項目來源,因此銀行業整體的信貸增速將會放緩。
此外,摩根士丹利的報告也認為,由于前幾輪經濟周期的驗證以及未來出口增長的大幅放緩,今年底,信貸增速有可能減緩至15%左右,未來信貸增長的動力將主要源于財政刺激計劃下對基礎設施投資的需求。
編者注:解釋票據融資
票據融資的前提是買賣雙方已經存在交易合同,有法律效力。一般賣方到銀行申請融資,是為了緩解自身的資金壓力,同時規避潛在的信用風險(買方拖欠等)。有了銀行的融資,賣方可以迅速投入新的生產。銀行拿到貿易票據,會審核買方的信用額度和經營狀況,然后根據具體信息給予賣方80%或90%的交易貨款,同時買下賣方的債權,屆時買方會直接付款給銀行。
【作者:張泰欣 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