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了全球首只做空中國股票的etf————“超短新華富時中國25指數”基金。由于該基金公開打出了“做空中國股市”的旗號,所以,國內一些精明的投資者認為,以后做股票又多了一個參照系;尤其是對中長期走勢的判斷上,得看看人家是怎么判斷的。這也怪不得我們這里的一些精明人。美國股市“打噴嚏”,全世界股市要感冒。這曾經是“股諺”。
一位證券界資深評論人士對此不敢茍同。他認為,事情并非如此。由美國profundsgroup基金公司推出的這只賣空中國股指的基金,不過是一種對沖的手段而已。因為profunds group的首席執行官michael sapir已經表示:“空頭etf產品為廣大投資者提供了對沖風險、并在市場下跌時仍能有獲利的機會。”他稱,如果投資者認為新華富時中國25指數可能下跌,或希望對沖風險的投資者,可以投資這一etf產品。可見,這只名為做空中國股市的etf基金,本身并沒有做空中國股市的功能,所謂的“做空中國股市”,也許是一種嘩眾取寵。
我認為這種分析是有道理的。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美國有個布朗俱樂部發出一份危言聳聽的報告:21世紀,誰來養活中國人?又是數據,又是分析,言之鑿鑿,好像天要塌下來,全世界都要為中國人的嘴巴“買單”了。我們這里的許多學者義憤填膺,紛紛發起反擊。后來才知道,那個布朗俱樂部的“危言聳聽”,不過是以“標新立異”來獲取美國政府和相關機構的資助資金。“牛皮”吹得越大,“眼球效應”越“刺激”,鈔票自然滾滾而來。以“做空中國股市”為大旗,招徠投資人,會不會是“布朗第二”,不得而知。
但這也不是事情的全部。在“做空”的大旗下,也許隱藏著另一種心機。平心而論,時下,世界各地的投資者對金融中國的突然出現,心態頗為復雜,也充滿了矛盾。德國《世界報》11月3日文章說,現在全世界都在關注著中國股市的發展。中國股票市場上極端情況一個接一個地出現,讓所有人的心都提到嗓子眼,擔心它隨時可能崩潰并給世界股市帶來不可預知的后果。
但是,不同的聲音卻又向投資者發出呼喚。美國“市場觀察網”10月31日發表的文章題目就是“老先生,去東方!”對于“現在投資中國是否太遲了呢?”的問題,文章的回答很干脆:雖然你應該預料到會有風險,但中國經濟至少在未來數十年內將會繼續快速增長。到2050年,中國將會成為一個比美國更重要、實力更強的經濟體。一位剛剛從美國訪問歸來的中國金融界人士說,在華爾街,很多基金經理一面在預測中國的市場會在什么時候大跌,一面又絞盡腦汁地捉摸著,如何在中國市場上大撈一把。表面上,所有人似乎都在說,沒有永遠上漲的股市,中國也不會例外;但暗地里,他們又在千方百計地打探能夠在中國獲利的消息。“兵不厭詐”,他們會不會也玩起我們老祖宗的那一套呢,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一位華爾街人士說,“以往我們對中國市場的估計如果不是完全錯誤,那么就肯定是低估。”以我觀之,這是真話。
來源: 上海證券報 作者:諸葛立早